踏步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踏步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减肥时代,如何远离进食障碍?

发布时间:2022-06-30 06:35:31 阅读: 来源:踏步机厂家
减肥时代,如何远离进食障碍?

减肥时代,如何远离进食障碍?

天生丽质难弃,努力变成万人迷,追求美、欣赏美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同时代对美的定义及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便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然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美的定义愈趋狭窄和单一,吃草吃成沙拉精似乎成为许多成功人士的美丽秘方。

合理适当的减肥的确能够降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但对身材和体形过分关注则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当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因为过度节食而罹患进食障碍,营养摄入不足,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最终花季丧命。

01减肥时代进食障碍的成因?

从临床诊断角度看,进食障碍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及对食物和体重体形的过度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又称厌食症)、神经性贪食(又称贪食症)和暴食障碍(又称暴食症)。进食障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一系列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进食障碍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家系研究及双生子研究提示进食障碍与遗传有一定关联,遗传度在50%83%之间,其中厌食症和遗传的关系最密切,双生子研究发现,厌食症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55%,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仅为5%)。

*个体心理因素

性格特征是进食障碍高危因素之一,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低自尊及完美主义。进食障碍患者常共存人格障碍,神经性厌食症与C型人格(尤其是回避型人格及强迫型人格障碍)有关,神经性贪食与及C型人格有关(尤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及回避型人格障碍)。进食障碍患者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认知灵活性和控制冲动能力存在缺陷,患者对自己的身材和体形要求苛烈,渴望受到他人的关注但是又非常惧怕负面评价,在维系人际支持和建立良好亲密关系方面能力有限。

*社会文化因素

流行学调查表明,厌食症在发达国家富裕阶层中患病率高,以女性患者为主,好发于青少年期。Ogden和Thomas(1999)等人的研究认为社会阶层与形体关注有显著的一致性,外貌尤其是纤瘦的体形对于中上流社会的女性非常重要,这些女性较社会阶层低者更易对自己的体形不满。但是随着瘦文化的普及与媒体宣传促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苗条身材,减肥慢慢地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因而农村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进食障碍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代社会文化观念普遍把女性的身材苗条作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代表,在此种文化氛围熏陶之下,年轻的群体越来越关注自身及同伴的饮食和身材状况,盲目攀比、从众、体形嘲笑以及社交隔离等都诱发了进食障碍的产生。

另外,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有理论家认为其作用和基因一样重要。家庭治疗师认为进食障碍是孩子表达其想要独立自主的手段,目的是实现对父母的反控制,并以此作为解决家庭内冲突的一种方法。Minuchin等人认为,厌食症与关系缠结、过分保护僵化以及回避冲突等不良家庭关系模式有关。父母养育方式不当、家庭冲突频发、儿童遭虐待或忽视、不良进食观念与进食行为的代际传递等,在进食障碍的产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02如何早期识别进食障碍?

厌食症的患者存在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情况,其体重明显下降并低于同龄的其他群体,最常见于青少年女性和年轻女性,患者强烈地害性体重增加,恐惧发胖,对体重和体形极度关注。如果孩子目前或者曾经有节食减肥情况,体重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格外关注摄入食物的热量,回避油和肉类,拒绝进食或挑易进食,家长应该高度注意。另外,对于青春期及以上女孩子的家长还可以询问孩子月经情况,如果是减肥期间或者减肥之后发生停经,很大可能是由限制进食等引发的内分泌紊乱。

贪食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取不恰当的补偿性行为来阻止体重增加,例如禁食、过度运动、诱导呕吐,滥用泻药和食欲抑制剂等,这类患者体重在正常范围或轻微超重。许多贪食症患者在应激或压力因素促发下容易发生暴食,他们以大量进食作为调节情绪的方式,部分患者会囤积食物或窃食他人食物,有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塑料导管或者用手诱发呕吐。也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期表现为厌食或拒绝进食,后期则产生爆发性和失控性进食,因此家长同样需要关注孩子是否正在减肥或者存在减肥经历。

暴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地暴食,但不存在采取不适当的补偿性行为来阻止体重增加,该类患者易导致肥胖。

03如何与进食障碍专业人员合作进行治疗?

厌食症治疗通常是以营养治疗为主,配合使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由于多数厌食症患者体重低于正常群体,身体机能衰退严重,死亡风险较高,因此恢复体重是治疗的首要目标。心理治疗常见类型有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有研究发现个体形式认知行为治疗对厌食症是有效的,其中的暴露和认知挑战技术能使患者的体相障碍症状发生改变。厌食症家庭治疗的有效证据相对比较多。目前厌食症尚无循证有效的药物治疗。

贪食症治疗通常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心理治疗类型有认知行为治疗(CBT)、辩证行为治疗(DBT)和人际心理治疗(IPT)。有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在治愈贪食症方面疗效卓著,人际心理治疗疗效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当。辩证行为治疗主要教授患者有效的多种技能,帮助其使用技能取代例如暴食、催吐等适应不良行为。

暴食症治疗通常以心理治疗和运动治疗为主,其中针对贪食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同样适用于暴食症治疗,50%暴食症患者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能达到痊愈,治疗后患者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抑郁,心理社会功能等均有显著改善。运动治疗则通过引导体重过高的患者规律饮食、合理运动来保持体重稳定。

04贪食症、暴食症的自助方法针对情绪性进食

贪食症和暴食症也可以采用自助的方法。针对贪食症和暴食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的情绪性进食问题,DBT是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许多基本思想来自于传统的认知行为理论。DBT的情绪调节模型解释了情绪与暴食之间的关系,当患者的情绪感受过于强烈而无法调节、忍受或以其他方式进行管理时会转向暴食的方式来调节。暴食成为了一种帮助患者减少情绪困扰的习得行为。患者可以通过自助书籍辅助学习各种技能以调节自己的情绪性进食。这些技能包括行为链分析、正念技能、疼痛忍受、情结调节技能等等,详细操作方法可以参考《告别情绪性进食的DBT方法》。

TAG标签:

结石多大才做手术
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引发什么疾病
什么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降低乳腺癌机率的小方法